最近有一條新聞讓人哭笑不得:上海某家長因為孩子作業不理想而生氣,但又舍不得打孩子。家長發泄不出來,就使勁摔墻。他沒想到會摔斷手,影響一段時間的正常工作。
近年來,幫助孩子做作業導致父母自殘的案例很多。去年9月,住在深圳的劉先生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“號啕大哭”,然后胸口疼得無法呼吸。課間休息后,他再來輔導孩子時,胸口絞痛,一時昏了過去。被送進醫院,確診為“心肌梗塞”,經過急救已經脫離危險。
說起陪孩子做作業,很多家長都有“傷心史”。父母一生氣就經常打罵孩子或者氣傷自己,于是很多父母患上了“艾滋病恐懼癥”。那么,如何治愈傷害孩子,傷害自己的“恐輔癥”?
李俊清是廣東省佛山市順豐區的一名小學教師。教了22年,她認為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要調整心態。打罵孩子甚至傷害自己都是不可取的,對孩子沒有幫助。
面對父母的困擾,她告訴父母要有個想法:溫柔堅定。教孩子如何以溫和的態度做事,并督促他們堅定執行?!案改篙o導孩子的時候,不要一直盯著他們。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緊張,還會讓父母自己急著發火?!崩羁∏逄嵝眩骸昂⒆幼鲎鳂I時,家長不要在孩子旁邊玩手機或看電視,這會給孩子帶來零散的負面心理暗示?!?br />
如果你遇到有學習障礙的孩子,李俊清建議家長向專業機構尋求幫助。"畢竟,教育是一門技術和藝術.父母應該掌握更多的教育學知識。"
張雨晴,北京工業大學的一名教師,曾經擔心孩子們的家庭作業。她的孩子放學后喜歡玩一會兒,晚上8點做作業。一開始她很著急,希望孩子能盡快完成作業。但是孩子們覺得這樣安排更舒服,張雨晴同意了?!斑@是他自己的安排,所以他認真對待作業。家長要意識到自己只是輔導孩子作業的配角,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被人注意?!?br />
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,如何擺脫“艾恐輔癥”?張雨晴認為,父母應該有明確的育兒觀念,愛孩子的心是父母共有的,但他們應該有適當的方式去愛他們。她在孩子小的時候制定了一個規則:放學后可以先玩,但是一旦開始做作業,就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完成。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不會打擾孩子。做完作業后,家長再檢查,發現問題,和孩子溝通。
張雨晴認為每個孩子的學習都有自己的規則。父母要耐心細致的和孩子溝通,表揚孩子的進步,讓孩子和自己比較。如果他們每天都邁出一小步,他們就會取得很大的進步。父母應該學會與孩子交流,并想辦法改善他們。
肖長根,湖南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,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心理診所心理咨詢師,長期專注于中小學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實踐。在他看來,父母在孩子作業不理想的時候非常生氣,非常氣憤,說明父母情緒管理能力欠缺,情緒表達簡單粗暴,已經成為“通病”。
蕭長根認為,父母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,對擺脫“恐輔癥”有很大幫助。家長要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和情緒表達能力,面對“失控”的情緒。他建議家長采取“停止原則”:及時中止輔導作業,深呼吸以緩解壓力,接受并允許孩子犯錯,面對并學習一門外語 |